
隨著三星堆古遺址的再次考古挖掘,2021年3月20日,古蜀文明之光,再次榮耀天下,震撼全球。此次三星堆考古再次挖掘,出土了大量的黃金面具、青銅人像、青銅尊、玉琮、玉璧、金箔、象牙等。這讓海內(nèi)外華人不禁思考,華夏文明究竟來自哪里?華夏族和古羌族又有何種淵源關(guān)系?
早在2017年,有個李興神的人在網(wǎng)文中寫到,三星堆的源頭是古蜀國。古羌人建立了古蜀國。古羌人又分東羌和西羌,巴國和蜀國。文章認為,東羌是閃的后裔,西羌是消失的以色列十支派之一的后裔。先祖是從西亞遷移而來的,是屬于閃的后裔。中亞兩河流域的巴比倫文明的消失,以及巴別塔的倒塌,可能使得一部分傳說中的亞伯拉罕的后裔,確切地說是閃的后裔分支,因為巴比倫文明的毀滅,而為了躲避外族人的追殺,就一直往東逃逸遷徙。他們最終越過了喜馬拉雅山脈,來到了今天的四川盆地定居,也就古巴蜀地區(qū),遂稱為羌人。從三星堆遺址出土的文物證明,古蜀文明是閃族后裔分支繼承了他們的祖先流傳下來的古埃及和古希伯來文明。閃族后裔在逃亡到巴蜀之地后繁衍生息,傳承、發(fā)展、遺存下來了從西亞帶來的部分文明基因。

羌字,有羊頭之意。可以認為,羌族的代表或象征之物就是羊,羊成為了羌族的圖騰之一。但古羌人并不崇拜羊,而是拿羊獻祭。羌人保留至今的一些習(xí)俗,又極其像如今的以色列人。比如,獻羊與無酵餅給上帝,祭祀的服侍和祭壇都和以色列人很像,祭祀的做法幾乎和《圣經(jīng)》記載完全一致。還有大衛(wèi)之星的圖案和在門框上涂羊血,都在一再地證明,羌人和以色列人有著某種文化上傳承性和相似性。從出土的三星堆文物來分析,銅像頭部很像西域人。
蜀字,上面是目,下面是蟲,合起來形成了蜀字。有歷史考證,《蜀王本紀》中記載的“ 蜀王之先,名蠶叢”;《華陽國志》中有“ 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 考古學(xué)家從三星堆挖出了兩根高大的青銅神樹,其中一棵達四米高,樹分上下三層,有十二根樹枝,頂端和末端有二十七顆果子,枝上九只青銅鳥,樹枝下垂,樹上還一條古蛇盤踞。另外,出土的文物中,還有一根長143厘米的神杖,上面鑄造有神奇的圖案。這些出土文物都證明,古蜀文明與圣經(jīng)中記載的古希伯來文明很相近,或許兩個古文明之間存有某種已經(jīng)消失的,但依舊可以考證的遺傳基因。
據(jù)古文獻的不完全考證,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就是《圣經(jīng)》創(chuàng)世紀中的亞當,女媧就是夏娃。伏羲畫卦中的陰陽,就代表男女,陰陽感應(yīng)就男女媾精,繁衍人類,生生不息。易經(jīng)八卦中,太極就是上帝,上帝先創(chuàng)造了男人,后創(chuàng)造了女人,就與太極先產(chǎn)生陽,再從陽中生出了陰,完全相對應(yīng)。兩儀生四象與伊甸園中的四條河相對應(yīng)。從筆者對《易經(jīng)》與《圣經(jīng)》的比較發(fā)現(xiàn),東西方兩個文明之間存在著太多的相似之處,這不能不認為是一個值得考證的文明奇跡。
古文獻有記載,炎帝出于古羌人,生于姜水,姓姜,姜和羌就是羊的兒女之意,音和義都接近。另外,黃帝和炎帝是華夏中原的兩個部落首領(lǐng),但他們是不共戴天的仇敵,彼此征戰(zhàn),搶奪地盤。從現(xiàn)在來看,華人同時把黃帝和炎帝當做祖先祭拜,而且被稱為炎黃子孫,因為信奉祭拜的先祖彼此曾經(jīng)是仇敵,這種文化現(xiàn)象值得考究。
因此,華人的祖先應(yīng)追溯到父系社會開始時期的伏羲女媧。伏羲氏開創(chuàng)了華夏文明,女媧建立起了婚姻制度,組建了社會的細胞——家庭。伏羲女媧才是所有華人最應(yīng)該祭拜和追認的華夏先祖。因為伏羲女媧,華夏族才開啟了有文字記載歷史和能夠傳承的文明。
古老的羌族流傳下來了一首史詩,《羌戈大戰(zhàn)》記載了古羌人在遷徙時過程中發(fā)生的一場戰(zhàn)爭。
白構(gòu)出陣很沉著,三塊白石擊戈人。
白石擊中格波頭,頭破滿臉鮮血淋。
天神一聲喊,羌戈開了戰(zhàn),
白石雪團亂飛舞,霎時天昏地也暗。
羌戈第一戰(zhàn),羌人得勝凱歌還。
消滅無數(shù)戈基人,鮮血灑滿大雪山。
中國古人把羊視為非常美好和吉祥的動物,古人有以羊為大美之說。比如漢字中,吉祥的祥,善良的善,還有鮮、羹、糕、義、養(yǎng)。值得注意的是,凡是漢字含有羊的偏旁和部屬的,幾乎都是褒義詞。而漢字中含有龍的偏旁或部屬的,幾乎都是貶義或不祥的事物,如聾,籠,襲;同音字:窿,癃等。從歷史文獻來考證,從上古伏羲氏到明清時期,古代中國都有獻羊祭天的最高規(guī)格的皇家儀式。另外,中國文化中對羊的贊美和喜愛,這都是中華遠古先祖留下的淡淡印記。從這些蛛絲馬跡的文化印記的考證,明白了歷史淵源和探尋到終極信仰。
根據(jù)三星堆遺址的考古挖掘,三星堆文明可以分為三個歷史時期。第一期是距今4600-4000年的寶墩文化;第二期是距今4000-3100年的三星堆文化;第三期是距今3100-2600年的十二橋文化。中國傳說中的夏朝是距今約4090-3620年之間,但至今并沒有考古出土的文物來證明夏朝的真實存在。商朝是有河南安陽殷墟古遺址的發(fā)現(xiàn),出土了甲骨文和青銅器,這是有出土文物作為考證的。
吳氏是中華姓氏中最古老的一個分支,早在姬姓之前就存在了。最早可以追溯到人類早期的狩獵時代,那個時期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部落社會。吳字的最初來源,為狩獵奔跑而大喊呼叫的人。吳字,上面是個口,代表大聲呼喊;下面是天,是仰頭大喊,或含有向天祈禱之意。從吳字的起源來推理,古吳人是信仰上蒼的。
因此,本文可以粗淺地推論出,古吳人與古羌人以及與古希伯來人很可能存在遠古的血脈基因的深厚淵源。
上一篇:吳氏來源、興衰與發(fā)展2
下一篇:江西安塘三里吳氏發(fā)展史
宗親:原屬廣西,現(xiàn)屬廣東省懷集縣吳氏始祖燕周朝...
宗親:可能是湖南新晃吳世萬后代。請到www.cnwu.n...
宗親:請問瀘州的第14號吳劍濤,我怎么聯(lián)系的到你!
宗親:還有一個渤海堂
宗親:我們利川毛壩也是7個字很多年,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