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的歷史典故
吳臘保
季札的名字,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人類智慧之光。其絕代才華與傳奇人生,不僅賦予他“三次讓國”、“季札掛劍”、“高齡救陳”、“聽樂觀政”、“諸《風(fēng)》論”、“《雅》《頌》”論等行為和理論的美名,被譽為東南文化特質(zhì)的象征。讓我們穿越時空,透過文字將季札的歷史典故說出來,以饗各位文友讀者。

1,季札被后人尊稱為至德第三人
這一稱號主要源于他的高尚品德和卓越的成就。
季札,是春秋時期的吳國貴族,以其仁心、慕義、見微知著的智慧著稱。司馬遷在《史記》中稱贊季札具有“仁心,慕義無窮,見微而知清濁”的品質(zhì)。而班固在《漢書》中更是稱季札為春秋第二賢人,這些評價都突顯了季札的道德品質(zhì)和智慧。在季札的政治生涯中,他三次拒絕接受王位,最終選擇了退隱山水之間,躬耕勞作,以明志節(jié),這種行為體現(xiàn)了他對道德和仁義的堅持,被后人視為至德之典范。
季札在政治上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遠見,曾多次出使他國,對周代傳統(tǒng)音樂、詩歌、舞蹈有精深的分析,并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
2,季札觀周樂表達了什么?

季札在魯國觀周樂,并對其進行評論,展現(xiàn)了季札對禮樂文化的深刻內(nèi)涵和獨特魅力。季札觀周樂的核心在于通過對周樂的評論,展現(xiàn)了儒家文藝思想的過程,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季札的評論標志著儒家文藝思想的漸趨成熟,為孔子系統(tǒng)的文藝美學(xué)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礎(chǔ)。他的評論充滿了中庸和穆(和睦恭敬)的精神,表現(xiàn)出以和為美的文藝觀,成為日后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美學(xué)思想的核心。
季札對周樂的評論,不僅涉及音樂本身的美學(xué)價值,還反映了倫理政治內(nèi)容、情感的表達以及音樂形式的表現(xiàn)。他贊賞的是一種直曲得體、施取有度、在下勤而不怨、怨而不言的品格;在情感的表達上,季札推重“樂而不淫”、“哀而不愁”有節(jié)制的情緒;在音樂形式的表現(xiàn)上,季札激賞(極其贊賞)的是“五聲”融合、諧調(diào),各種樂器配合的默契,曲調(diào)抑揚頓挫,音律豐富而不錯亂的中庸和穆的境界。
季札觀周的故事,不僅展示了他個人的博學(xué)和修養(yǎng),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對音樂和文化的重視,也是對儒家文藝思想的重要體現(xiàn)。通過季札對周樂的評論,我們可以看到儒家以和為美的文藝思想的具體表述,開啟了孔子溫柔敦厚、樂而不淫、哀而不愁的詩教理論。

3,許多歷史名人稱贊季札
季札其高尚的品德和誠信而聞名。他的事跡不僅在當時受到贊譽,而且在后世也受到了廣泛的頌揚。許多歷史名人包括梁鴻、班固、曹植、陸機、王維、李白、范仲淹、湯顯祖、鄭聚等等,都以詩詞的形式頌揚季札。這些詩詞不僅表達了對季札品德的敬仰,也反映了他的誠信、忠誠和犧牲精神的重要性。例如,李白在《上留田行》中寫道:“行至上留田,孤墳何崢嶸。”這首詩表達到了對季札誠信和犧牲精神的贊美。
特別是,清代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也分別撰寫了碑文和祭文,以表達對季札的敬意。康熙皇帝為江陰季札祠撰寫了“讓德光前”碑文,而乾隆皇帝則御制了《祭吳季札文》,這些文獻進一步證明了季札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對他的高度評價。
季札不僅是中華文明史上、禮儀和誠信的代表人物,而且是一位天才的預(yù)言家。季札的這些行為和品質(zhì),使得他成為歷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受到包括孔子、司馬遷在內(nèi)的許多歷史名人的推崇和贊譽。
2024年8月22日

圖文:吳臘保
編發(fā):吳德泉
審稿:吳小艾
審核:吳合林
上一篇:吳臘保:春秋吳國舞蹈文化的特點
下一篇:吳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原因
宗親:原屬廣西,現(xiàn)屬廣東省懷集縣吳氏始祖燕周朝...
宗親:可能是湖南新晃吳世萬后代。請到www.cnwu.n...
宗親:請問瀘州的第14號吳劍濤,我怎么聯(lián)系的到你!
宗親:還有一個渤海堂
宗親:我們利川毛壩也是7個字很多年,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