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6日,瑞安吳氏文化研究會一行八人到南平市南山吳氏尋根問祖,經(jīng)雙方把我們帶去的老譜與南山宗譜對照后確認,允公系南山吳穟公五世裔孫,其世系如下:(注:穟公以上世系詳見南山《吳氏宗譜》)。
第一世:(泰伯68世)穟公,可博公次子舜詡公第三子,字懋質(zhì)、號子文,官刑部侍郎。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因黃巢之亂攜家眷入閩投奔次子吳卓,初寓“福堂”(即今福州),后徙居候官“虎江”之左。生子三:曠、卓、浚。
第二世:曠,穟公長子。生子三:玲、佩、珣。
第三世:玲,曠公長子。登進士第,鎮(zhèn)州長史,銀青光祿大夫,(南山長史派祖)。生子四:究、安、康、寧。
第四世:安,玲公次子,生子七:元、鐸、允之、紹、章、仕廉、追昌。
第五世:允之(瑞安各《吳氏宗譜》名“允”),安公三子,字信從、號小乙,行溫一。生于唐僖宗乾符五年(878)戊戌三月初九。因避王曦之亂,于五代后晉天福二年(937)丁酉,自福建南平橘溪(今南山)徙居瑞安集善鄉(xiāng)三十一都黃山,卒于后晉開運元年(944)甲辰,葬在黃山。生子六:拾得、養(yǎng)、萬、事、亨伍、通六。
長子、次子無詳載,三子萬、四子事,居大廊殿(事公乏嗣),在逃難路上暫居大廊殿地方,這與蒼南夏口吳氏始祖太乙(萬)公的記載基本相同,(可能太乙既是萬公)。
第六世:亨,允公五子,字元務(wù),行良一。生于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乙酉八月,卒于后周顯德二年乙卯十二月,葬父墓側(cè)。娶黃氏,生子一:拾。
第七世:拾,亨子,字建終、行恭一。生于后晉開運元年(944)甲辰正月。生子二:孟夫、仲夫。
第八世:孟夫,拾長子,行儉一。生于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壬戌十月八日。墓在祖垅墓右。配趙氏,生子二:乾、艮。
第九世:乾,孟夫長子,字孔化、行讓一。生于宋雍熙元年(984)甲申十二月。配梁氏,生子三:仁、梓、棣。(詳見固前《吳氏宗譜》)。
【注:據(jù)福建南平南山譜載:允之公生子二,拾得、養(yǎng)。由此可見當年允公避亂出走時是帶著四個兒子一起到溫郡瑞邑的,(致使他們在南山后來所修的譜上沒予記載)由于三子四子在平陽大廊殿落腳,在瑞安的只有五子亨伍和六子通六。因此在固前的譜載也只分衍為五房和六房,現(xiàn)在瑞安各分支均為五房和六房的后裔,雖已各自建祠立譜,仍都以固前為祖地,為同祖同宗之親。】
瑞安吳文化研究會 吳松金 據(jù)南山、固前《吳氏宗譜》整理、撰寫
上一篇:遠口盛公以下世系研討
下一篇:吳重成后裔傳衍情況考略
宗親:原屬廣西,現(xiàn)屬廣東省懷集縣吳氏始祖燕周朝...
宗親:可能是湖南新晃吳世萬后代。請到www.cnwu.n...
宗親:請問瀘州的第14號吳劍濤,我怎么聯(lián)系的到你!
宗親:還有一個渤海堂
宗親:我們利川毛壩也是7個字很多年,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