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舊譜,吳氏之先,始于后稷,至二十二世泰伯公,四十世季札公,九十一世宣公,乃江南之始祖也。熹聞上古有言:“有葉必有枝,有枝必有根,根不培而枝葉替;有河必有水,有水必有源,源不流而河水涸。故譜不由其鼻祖而修,若有葉之無根,如水之無源也。后稷本軒轅之玄孫,安可捐四世而不載,則是拔本塞源,根本枯矣”。然觀吳氏之譜為天下著姓,金枝玉樹之根,又非他姓之可比。世稱某安某府君縣君郡君者,惟吳孔二姓得稱,余姓人家并不敢妄僭,亦未知此。遞遞相傳數(shù)千年,綿遠之系,真可美而可尚者也。今吾得吳氏之子孫出其族譜,索為校正,由是以鼻祖軒轅、后稷、泰伯、季札至唐太史兢公,傳至宣公,自源而流,自根而葉,此所謂因本窮源,廣先祖之盛德于無窮,而又慶流芳于子孫,繩蟄牛毛之眾多也,萬代之欣邈也。若達予天下,則無忘同胞之義哉。嗚呼!今之子孫重本敬宗,未知后世亦有賢子賢孫模范前人之意否乎?然謂吳氏之盛,有賢祖宗重本敬宗于前,則必有賢子孫重本敬宗于后也。是為序。
宋慶元三年丁巳仲秋月
新安朱熹撰
上一篇:宋丞相司馬光撰序
下一篇:林培厚為吳氏家族撰序
宗親:原屬廣西,現(xiàn)屬廣東省懷集縣吳氏始祖燕周朝...
宗親:可能是湖南新晃吳世萬后代。請到www.cnwu.n...
宗親:請問瀘州的第14號吳劍濤,我怎么聯(lián)系的到你!
宗親:還有一個渤海堂
宗親:我們利川毛壩也是7個字很多年,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