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竹雕歷史,源遠流長,古代的弓箭,春秋的竹簡書,就是竹雕的前身。
古代皇家,將民間身懷絕技的藝術家調到宮廷,為他們制作各種各樣的藝術品。這樣更推動了藝術的發(fā)展,在民間也就更加產生了很多藝術家,雕刻即在其中。
明正德時期,形成了以朱松鄰,朱小松,朱三松祖孫三代為代表的嘉定派,他們能書善畫,擅用深刻、浮雕和圓雕的手法。以李文甫,濮陽仲謙為代表的金陵派。他們的作品皆選入府內。清期以吳之潘為代表的文線浮雕及陽文高浮雕,不僅雕刻造藝高,同時對繪畫,書法,文學也都有很高造詣,他的翻簧法和留青法,兩種技法,使竹刻藝術更趨于完善,對后世影響很大。以周顥為代表的隔地深刻派。以封錫祿及其兄弟錫爵,錫璋為代表的園雕,其藝精湛逼真,為無上逸品,備受青睞,不少精品為皇室收藏為世間珍寶。
民國時期,江西豐城出了一位竹雕名家:錦載。錦載姓吳,名張裘·字振昌·號錦緣。錦載是后來豐城的人們對他的譽稱,意思是他能將如詩如畫的美麗圖案刻載在竹制的物品上。錦載出生于民國十八年戊辰(1928)年,其家祖上是一個以竹為主材生產雨傘的世家。也能說錦載是與竹子前生有緣吧。
錦載童年時期即喜歡將竹子制作玩具,形狀各異的竹制車馬輪環(huán)、飛鳥沉魚,擺滿了他的房間。
世事多巧,民國二十五年,有一位以雕刻圖章為業(yè)的漢子,在傘店一側辟了一間約三平方米大小的地方,搞起了雕刻。他的雕刻主材是石、骨、木。漢子名叫(稱先)。正是稱先的到來,使錦載走上了竹刻的路。(稱先)不刻竹,但雕刻的技術大體是同一類型,稱先嫻熟的技藝,使錦載很著迷,他便每天在家里練習刻竹,他恒心刻苦,潛心琢磨,每天都做到半夜,甚至天明。十四歲左右,錦載的小竹雕在同學和親友之間就有流傳,有一位豐城中學的早期校長熊先生,曾拿著朋友贈送給他的錦載刻在筆筒上的一幅‘長天一色’竹畫,向他的同僚們說:“這不是一個孩童的作品,這是一位肇起的竹藝之星”。
為使竹刻技術得以進步,民國三十六年,錦載去了一趟徽州。走訪了當?shù)睾芏嘀竦裥屑摇;罩菔堑窨趟囆g之鄉(xiāng),竹藝人文郁盛,各有特色,刀法風格因人而著。作品為二類:一類為面(平)雕,分陰陽文。陰文、陽文互有深刻、淺刻,錯綜交融。另一類為園雕,即竹根所制,構圖獨具匠心,生動表現(xiàn)物象,神韻傳奇。無論面雕和圓雕,徽州竹雕都是講究的藝術品。
徽州之行,使錦載的眼界大為擴展,對刀法的運用有了新的認識,他給自己的雕刻技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酷熱的夏暑,呵氣成冰的嚴寒,對藝術追求忘我的旺熱,使錦載這個八尺男兒體重只有50公斤。這其間錦載的竹雕產生了一個飛越,組圖配景,深入淺出,各其特色。
三十七年,錦載的長兄在上海給他謀到了一本十分珍貴的雕刻圖畫,圖畫上的作品栩栩如生,有呼之欲出的感應,這更使他的視野得到拓伸,他夜以繼日的學習工作,仿照圖上的各種樣品,深入淺出,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精雕細刻。以至兩個手掌指上都長出了厚厚的肉繭。小雕刀換了一把又一把。
由于功底渾厚,他的深雕‘雙獅’,當時在豐城稍大一點的商鋪老板家里,無不有錦載雕刻的雙獅。他的淺刻刀法流暢,線體重疊而不亂序,因此作品渾然天成,他的淺刻,多見于刻在大成傘業(yè)的傘柄上。無論購傘者的姓氏名字多么繁雜,他都是一刀呵成。
吳錦載的竹雕藝術是一種精美文化,是智慧的創(chuàng)造,成為了當時豐城人們喜聞樂見的工藝品、欣賞品和收藏品。從他刻的竹簪釵梳稗、案頭筆筒、佛手如意、紫扇花枕,均有精美、動人的竹雕作品流傳于城內。竹雕是一種古樸、大方,精細工藝品,總是給人一種舒心、舒服、愜意的感覺。所以人們都喜愛它、欣賞它。他的竹雕在豐城的竹藝歷史上有很重要的位置。錦載的傳世作品不多,能流傳至今的傳世竹刻十分珍貴。
他的作品‘秋色’竹枕。‘虔誠飄香’佛燈座。竹扇上的唐宋詩詞。花瓶撣筒上的青山綠水。而由多片竹體拼起的竹畫人物、動物。成為當時豐城竹雕玩家的珍藏之物.可惜均不落款,只留得生時譽名,幾十年后則默然無聞。
因為竹子有易霉、易裂、易蟲蛀等缺點,不耐久藏。經過多年的潛心探索,錦載借助于傘業(yè)的有利環(huán)境,摸索出了一套對竹雕的保養(yǎng)方法。選中的竹刻質材忌日曬、干燥,他將竹材放置于陰涼潮潤的柿油地窖里。竹刻作品制成以后,就用冰片、中草藥、雙氧水等,用文火慢慢燉至水沸,至少燉上二至三天,煮出竹子里面的竹汁,讓它吸進藥劑。才能得以防止蟲蛀。水燉開沸以后,稍留些水份,用棉紙包好,又放置于陰暗潮潤的地窖中,讓它慢慢發(fā)霉,隔天去查看一次,看見它生出黃斑霉菌顆粒,即用水洗凈,又耐心地用嫩刷細致的磨刷,磨至產生光澤,每天堅持磨刷,二十幾天以后,雕刻作品色澤飽滿光潤。時間一長,竹色由淡黃加深漸為金黃,紫紅,便顯出了作品的神采和優(yōu)雅。
由于竹雕藝術品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所以對竹刻的愛護和保養(yǎng)很有講究,保雕俗稱玩竹。竹雕若要色澤古味,必須經常用手摩把玩,以手汗膚脂潤澤竹件,則能使其神采煥然、味古色潤。玩竹不僅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修養(yǎng)。竹子的淡雅和尊貴凡俗平庸的人不懂得它的神妙情趣,只有懂竹、愛竹的高雅之士,才會收藏此類神貴的珍品。
上一篇:吳希可:吳村醫(yī)療與絕技
下一篇:國學大師吳宓
宗親:原屬廣西,現(xiàn)屬廣東省懷集縣吳氏始祖燕周朝...
宗親:可能是湖南新晃吳世萬后代。請到www.cnwu.n...
宗親:請問瀘州的第14號吳劍濤,我怎么聯(lián)系的到你!
宗親:還有一個渤海堂
宗親:我們利川毛壩也是7個字很多年,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