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照光緒新洲讓德堂《吳氏宗譜》條目,此為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三修本,記事至1944年。相較宣統(tǒng)二年二修,增加二十一世至二十五世世系,并新增五言四句二十字輩派。始祖吳泰,原居江西饒州府樂平縣瓦屑壩,于明洪武初遷黃岡庶安鄉(xiāng)(今武漢市新洲區(qū)),卜居張店東中洲圩,以姓字名吳泰村。
吳忠強(榮祥)
2023-09-16
2662
參照光緒新洲讓德堂《吳氏宗譜》條目,此為宣統(tǒng)二年(1910年)二修本,記事至1910年。相較光緒創(chuàng)修版,調(diào)整了部分內(nèi)容,增加了部分世系。 始祖吳泰,原居江西饒州府樂平縣瓦屑壩,于明洪武初遷黃岡庶安鄉(xiāng)(今武漢市新洲區(qū)),卜居張店東中洲圩,以姓字名吳泰村。
始祖吳泰,原居江西饒州府樂平縣瓦屑壩,于明洪武初遷黃岡庶安鄉(xiāng)(今武漢市新洲區(qū)),卜居張店東中洲圩,以姓字名吳泰村。妣成氏,生三子,長福,次祿,三壽。福生龍、鳳、呈、祥四子;祿生芝、蘭二子;壽生獻、瑞、廷三子。龍、鳳、呈、祥、芝、蘭、獻、瑞、廷九人派分九甲,福公支下:一甲吳龍、二甲吳鳳; 三甲吳呈、四甲吳祥;祿公支下: 五甲吳芝、六甲吳蘭;壽公支下: 七甲吳獻、八甲吳瑞、九甲吳廷。各甲后世又各有分遷。
始遷祖裕,約于元明時自江西遷居湖北黃岡邾城(今屬武漢市新洲區(qū))東三十里毗鄰麻城,開基立業(yè),后改聚地為吳家河。傳至七世家珍、家瑞(字明恒)、家祥(字我恒)、家興(字意恒)分啟四房。家珍為長房支祖,家瑞為二房支祖,家祥為三房支祖,家興為四房支祖。
房縣軍馬、山溪溝吳氏支系《吳氏宗譜》 吳忠強(榮祥) 整理【譜 名】:房縣軍馬、山溪溝吳氏支系《吳氏宗譜》【卷 冊 數(shù)】:不分卷,一冊【譜 籍 地】:湖北省十...
平江始祖吳璋,字本光,號鳳棲,唐僖宗時任吏部尚書,因朱溫篡唐棄官,自山西太原可嵐州金雞坪遷居岳州府平江縣平江黃侖山。璋公生延祚,延祚子元扆,元扆娶趙氏,生子三漢璞、漢珵、漢琳,次子漢珵娶徐氏生孟安。孟安生三子:大五、大九、大十一,次子大九徙居江西南昌縣,生五子:千一、千二、千四、千九、千十一,長子千一,宋端平年間由江西南昌輾轉遷至咸寧,卜居于二都麻塘畈黃荊林,立麻塘莊,為遷咸始祖。
先世良材,字廷用,唐昭宗時因功受彭澤主簿,居江西饒州府樂平縣,后擢永興令,僑寓富川(今湖北陽新), 卒于官。后世遂世為楚人。良材十六傳至朝宗,字仲文,行顯二,南宋孝宗時由富川遷居廣濟(今武穴),居馬口寺前楊橋,為廣濟諸吳始祖。仲文傳二子彥恭、彥才,彥恭后傳六世元斌公生四子道清、道靖、道元、道益,次子道靖,諱靜,元季遷居蘄州青山鄉(xiāng)黃連里獅子口,為開戶始祖。
吳忠強(榮祥)
2023-09-05
2579
永興始祖良材,字廷用.唐昭宗時因功受彭澤主簿遷永興令,子孫僑寓富川(今陽新)。良材十六傳至仲文,行顯二,號朝宗,南宋孝宗時由富川遷居廣濟(今武穴),居馬口寺前楊橋,為廣濟諸吳始祖。
始祖嘉,原居濮陽,五代時官江州司馬,以宦籍居建業(yè)車橋。北宋時俊賢公在建昌開基,清順治十三年,嘉公三十二世孫正華(字舜我),自江西南康府建昌縣(今永修)遷居湖北黃州府蘄州大同上鄉(xiāng)長峪里羅家沖(木+季)柘林,為該支始遷祖。
一世良材,生子二煜、燁。長子煜生璞、璟。第三世璟,遷居興國排市漿坑橋南,五世祁一,九世泰,十三世子慶攜長子安政居歸化里大泉山。十四世安政,字得道,行小二,生五子忠言、忠文、忠彥、國寶、忠厚,安政攜長子忠言居瑞昌石壁,為石壁支祖。忠文次子伯明居興國視田畈,幼子漢杰居興國排市吳思坑。安政公第五子忠厚,生三子大用、大禮、大東。大用十一傳至吳顯,吳顯五傳至吳青 。
宗親:原屬廣西,現(xiàn)屬廣東省懷集縣吳氏始祖燕周朝...
宗親:可能是湖南新晃吳世萬后代。請到www.cnwu.n...
宗親:請問瀘州的第14號吳劍濤,我怎么聯(lián)系的到你!
宗親:還有一個渤海堂
宗親:我們利川毛壩也是7個字很多年,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