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十年黃安《吳氏家乘》
吳忠強(qiáng)(榮祥) 整理
【譜 名】:吳氏家乘
【卷 冊(cè) 數(shù)】:八卷含首,二十五冊(cè)
【譜 籍 地】:黃岡市紅安縣
【堂 號(hào)】:
【始 遷 祖】:吳榮
【撰修年代】:民國十年(1921年)
【版本類型】:刻本,線裝
【纂 修 者】:吳世哲、吳鳳管、吳世管等
【內(nèi)容摘要】:
入楚鼻祖吳榮,原籍江西撫州崇仁,南宋末年官黃州中丞(通判),定居黃岡中和里(舊灣),黃安建縣折入黃安轄,今為紅安縣八里鎮(zhèn)陡山一帶。一世祖吳基,二世吳溫,于元朝至正年間官閩南(福建)招撫使。第三世吳應(yīng)澍,博學(xué)多才,然放逸不入仕,朝廷屢征用其才而拒官祿為林隱,居于花園。朱元璋羨其才,仰其節(jié)賜號(hào)曰西山。應(yīng)澍生子吳琳、吳球征、吳琛,第四世吳琳字朝陽,明洪武年間,為吏部尚書,敕建開國天官坊;吳球征,做了明朝初年的內(nèi)臣。朱元璋在裁減宮室內(nèi)官時(shí),將他視為魯花不先(蒙古元朝貴族)的后裔,發(fā)配到江西定居;吳琛,字文錫,官浙江衢州府同知,后遷桐鄉(xiāng)定居。第五世吳都為恩貢生,官監(jiān)軍職,吳澄為洪武年間的武舉人,吳干為侯補(bǔ)知州。
第六世吳趾由花園遷陡山,下有二子 :肖崧、繼崧, 肖崧、繼崧各生四子,肖崧下四子 :自定(字吉吾,七代后失傳)、自習(xí)(字仁吾,失傳)、自洪(字正吾,失傳)、泗智(失傳);繼崧公下四子 :自貢、自如、自若 (失傳)、自猷 (失傳)。自此之后 分東西二分,肖崧為東分祖,繼崧為西分祖。
該譜肖崧公東分僅存永吉一支,第十一世永吉,上三代失傳。永吉生維章,維章生成龍(傳二代后失傳)、成烈(失考)、成德,成德生永盛(失傳)、永發(fā)、永啟(失傳)、永錫(失傳),自此東分僅剩永發(fā)一支。
西分繼崧長子自貢生思崇,思崇生懷令、懷智(失傳)、懷良、懷從、懷先,懷令生之珠、之玕、之琰、之璣四子,又分四房。懷良生之琦、之璜、之瑾、之琳四子,又分四房;懷從生之璉、之琿、之玹、之琬,分四房;懷先生之瑚、之瑋、之玙、之王+弘、之璁五子,分五房;
繼崧次子自如生九思,思和,九思傳資圣、懷公、如占(一傳后未詳)、純從(一傳后未詳)、不言(一傳后未詳),資圣生之應(yīng)、之謨,分二房;懷公生行堯、則堯、之彬、同升、同仁、重堯,六子分六房;思和生懷義、懷能(一傳后未詳),懷義生之派、仲祥、賢山、賢川四子,分四房。
卷首修譜名目、例言、目錄、原序、原捐名目;卷一傳三卷;卷二誥敕二卷;卷三古跡志三卷,卷四祀典志二卷;卷五家約志三卷;卷六里居志二卷;卷七祠墓圖二卷;卷八世系表三十卷(卷一瓜瓞圖,卷二統(tǒng)宗世派,卷三趾祖東分世系,卷四趾祖西分世系,卷五至卷七懷令公長房之珠公、二房之玕公、三房之琰公、四房之璣公世系;卷八至卷九懷良公長房之琦、二房之璜、三房之瑾、四房之琳公世系;卷十至十八懷從公長房之璉、二房之琿、三房之玹、四房之琬公世系;卷十九至二十二懷先公長房之瑚、二房之瑋、三房之玙、四房之王+弘、五房之璁公世系;卷二十三資圣公長房之應(yīng)、二房之謨公世系;卷二十四至二十六懷公公長房行堯、二房則堯、三房之彬、四房同升、五房同仁、六房重堯公世系;卷二十七至二十九懷義公長房之派、二房仲祥、三房賢山、四房賢川公世系;卷三十懷能公世系。
后裔分布于湖北省紅安縣八里鎮(zhèn)舊灣、街上灣、桃花吳家田、陡山、棗林灣、石門橋,永河鎮(zhèn)硯池畈和縣城,高橋南,覓兒北的分水嶺村、茶庵廟、杜家涼亭北一帶的吳三塆,高橋河的胡家岡、平頭山等處,及周邊麻城、河南光州等地。此系吳姓常稱為舊分居、斗分居、篆分居、金分居、石分居。
書名據(jù)卷端題, 及版心題編目
【字 派】:
宗派(8世起) : 自思懷之,維持世道。禮樂文章,克承先訓(xùn)。立志云逵,盛傳美繼,永慶昌期。
續(xù)派 : 千祥斯集,萬福來同。國恩家瑞,祖德宗功。星輝有耀,日華復(fù)中。 綿延廸吉,以錫爾庸。



上一篇:民國三年黃岡本源堂《吳氏宗譜》
下一篇:民國十三年黃安玨公支《吳氏族譜》
宗親:原屬廣西,現(xiàn)屬廣東省懷集縣吳氏始祖燕周朝...
宗親:可能是湖南新晃吳世萬后代。請(qǐng)到www.cnwu.n...
宗親:請(qǐng)問瀘州的第14號(hào)吳劍濤,我怎么聯(lián)系的到你!
宗親:還有一個(gè)渤海堂
宗親:我們利川毛壩也是7個(gè)字很多年,請(qǐng)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