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訂班字(四修譜語)
豫章老譜派語
紹、世、承、添、共、景、木、學、啟、齊、家、助、國、興 通。
道卿公房班字:
道、均、福、嗣、景、志、永、仁、廷、萬(應)、大(仕)、正(元)、奉、承。
大型公初訂班字:思文肇國、世繼興昌、江有南浙、伯仲希光。
蓮池公原訂班行五言四句:(嘉慶十年)
興昌原祖澤、長發(fā)自延陵、讓德家聲遠,詒謀裕后昆。
再訂四言十句班字
思文肇國,世繼興昌,篤生英哲,三讓發(fā)祥,延陵啟祚,先業(yè)彌芳,蕃衍南服,江豫荊湘,名臣理學,積慶綿長。
按:道新、景徹兩房派語,歷與道卿公派同。而汝霖公復于清光緒十六年續(xù)修就四言十句內(nèi)“名臣理學”句下,“積慶綿長”句上,添置注“嚴肅紀綱,力田孝弟”兩句,以仿四時十二月之數(shù),兼寓勸懲之意。
于是宣義派均義、均徹及興續(xù)公、通貴公與道才公諸房皆從“昌”字派起與之相合。
我族于辛丑之歲公議復修家譜,因人稠地遠,德福、朝福、成福三房及通貴三房分修于白溪洋橋,照依原班傳后。
越壬寅春,興續(xù)公與道卿公、均義公、道才公、景徹公、道新公、志傳公各房合修于龍?zhí)链迩涔献陟魞?nèi),公議既以合譜,理宜合班。
今錄蓮池公新訂班行四言十句,各房合修譜者遵行傳后(四言十句)。
思文肇國,世繼興昌、篤生英哲、三讓發(fā)祥、延陵啟祚、
先業(yè)彌芳,蕃衍南服、江豫荊湘、名臣理學,積慶綿長。
道卿公、景徹公、道新公、志傳公四房以從新班傳后。
興續(xù)公、均義公、道才公三房接前原班。“崇厚詒謀”四字起,后從新班“世”字云云,蟬聯(lián)傳后,避興續(xù)祖諱,又避遷山公房原班“世”字諱,將新班內(nèi)“興字”改作“隆”字,“世”字改作“代”字。因再錄接前原以起新班合成“四言十句”于左(后)。
崇厚詒謀、代繼隆昌、篤生英哲、三讓發(fā)祥、延陵啟祚、先業(yè)彌芳
蕃衍南服、江豫荊湘、名臣理學、積慶綿長。(道光二十五年)。
今謹依蓮池公原班添注“二句四言十二句”
思文肇國,世繼興昌,篤生英哲,三讓發(fā)祥,延陵啟祚,先德(業(yè))彌芳,
蕃衍南服,江豫荊湘,名臣理學,嚴肅紀綱,力田孝弟,積慶綿長。
按:(翰)流覽各房班次語意,有涉粗淺者,有嫌廓廓者,似不若蓮池公所撰之雅而切也。然細意玩味,氣若未足,義若未周。據(jù)鄙見而妄為添改,竊恐僭越,因質(zhì)諸星榆師及同事諸君,僉以為能,闡前人未發(fā)之意,奚不可乃于“名臣理學”句下添二句以足之庶教養(yǎng)學行意義周匝,俾后之閱者,知寓有勸懲意焉。且仿四時十二月之數(shù),循環(huán)遞嬗,匪有窮期,凡我族人,承忠厚之丕基,守詩書之世業(yè),瓜綿椒衍,蔚起人文,日后傳至長字仍由“思”字起班,生生不已,直欲與天地同流。(翰)固所厚望也,豈非闔族之幸歟。爰錄諸簡端,昭茲來許。
景徹公房,道新公房均同此班次傳后;
通貴公房前接原班七字,后從新班合成四言十二句:
能大立光、顯應名昌、篤生英哲、三讓發(fā)祥、延陵啟祚、先德彌芳、
蕃衍南服、江豫荊湘、名臣理學,嚴肅紀綱、力田孝弟、積慶綿長。
通良公派原訂五言十二句班字(乾隆六十年):
福壽忠廷永,喜嘉有慶新,仕朝能大立,光顯應名成,文章逢大運,嗣繁冀遠春,
仰源思宗祖,祥開肇錫齡,治際昌隆盛,恩敷億兆寧,敦篤存仁本,萬代毓奇英。
再訂五言十二句班字(咸豐七年接光顯應名成句):顯書·倬
文章開泰運,嗣續(xù)冀長春,仰源宗祖澤,敦本繼家聲,治際昌隆盛,恩敷治化醇,承先懷讓德,萬代毓奇英。
按:永派至能派共九世。查世襲抄本及祖塋墓碣各處捐碑,多有不同。永作思,喜作永,嘉作正,慶為憲與承新為義,與學仕為紹,朝為時,能為養(yǎng),蓋俱系原名,訂譜時易之,以合派語也。
通良公派安邑梅塘八修派語(接光顯應名成句):
榮章逢泰運,華錦茂芳春,澤厚崇先志,祥開錫上珍,
詩書培俊秀,治典際昌隆,純篤懷仁本,時和育萃英。
九修重修派語(接名成句)
光緒十九年:
文章開泰運,嗣續(xù)茂芳春,仰維宗祖澤,敦本繼家聲,
時際隆平會,恩敷治化純,承先懷讓德,萬代毓奇英。
興續(xù)公派文質(zhì)房原班次:
文懷達,耀德敏以守,承士自振上。
原訂四言八句班字(接上字派)清雍正四年丙午:
開基崇厚,貽謀允臧,仰維世德,繼序聲揚,
體元敦善,履順安康,本培枝茂,慶余澤長。
按:四言八句班字,清雍、乾兩朝譜牒,興續(xù)公房與均義、道新、道才五房同。
再訂四言十句班字(接上字派)清道光二十五年·
崇厚貽謀,代繼隆昌(以上接篤生英哲云云):
按:“崇厚貽謀”四字,即節(jié)取“開基崇厚,貽謀允臧”二語成句,以合從前道卿公房已定班行,即“思文肇國”四字也。“思文肇國”四字品子和公房班字五言十二句內(nèi)“能大立光”四字。
文懷達,耀德敏以守,承士自振上,開基崇厚貽,謀允繼名成。
興續(xù)公派遷山房原班次:(派語原系四言,今新老一例,聯(lián)成五字句)
遷景玉,文選孔昭國,尚世大明應,天祚受厚貽,謀代繼名成,
再訂四言十句班字(接祚字派)·清光緒十七年:
受厚貽謀取,代繼隆昌(以下接篤生英哲)
按:“受厚貽謀”品“思文肇國”,也品“能大立光”四字。
道才公房原班字
添、伯、興、光、持、志、載(永、政、才、勝、時)、
臣(持)一、本(繼、廷)、紹【世、應、字】、
福(大、應)、朝【萬、永、恩】、顯【名】、
登(廷、天、仕)、上(承、成)開(思)、
基(文)崇(肇)、厚(國)、貽(厚、代)、
謀(貽、繼)、允(隆)、昌。
均義、均徹兩房原班字
均教忠壽 志永仁廷 興萬大福 天承思文
(義房仁字又作禮、義、智、信、榮五字,
徹房福字班改作正字,天字班改作奉字)
均義、均徹、道才公三房派語:
思 文 肇 國 應 貽 謀 昌 篤 生 英 哲。
接:三、讓、發(fā)、祥。
上班行十五世從思字行起以下蟬聯(lián)傳后。
徹房“應貽謀昌”改作“代繼隆昌”。
道才房“思文”八班有作“開基崇厚,貽謀允昌”者;
“應貽謀昌”又有作“厚貽謀昌”者。
邵陽舊譜派語
通必政 福受(壽)忠廷永 喜嘉有慶新(一良三道德)
仕(世)朝能大立 光顯應名成。
通輔公裔
通汝朝,再宗政永文,福壽廷忠必,
賢朝能大立,光顯應名成。
湘鄉(xiāng)吳氏派語按 【安化佳門】
自通字后,派語是:
通 汝 潮 再 壽 良 忠 必。
【汝珊發(fā)朝忠、朝忠發(fā)再清、再旺、再有、再余、再慶;
再清發(fā)壽福、壽祿、壽祖、壽呈、壽祥;
再慶發(fā)宗珷、宗瑞、宗紀、宗瑜;
壽祿發(fā)良堯,良堯發(fā)忠德、忠禮;
忠德發(fā)七子:華貴玉堂魁斗星,
忠禮發(fā)一子必富】
康熙三十二年,華、貴、富三公遷歸化高明鋪,斗公遷安化,湊成四言十二句,仿四時十二月之數(shù),循環(huán)遞嬗,匪有窮期,日后傳至“長”字,易“能”字為“思”字,仍由“思”字起班,生生不已,直欲與天地同流,永遠遵行,萬世罔易。
木裕公派
通必政,文彥興孟明,振承尚國士,水長毓大立,宗盛應名成。
邵邑通翰公房原派語(居南鄉(xiāng)陽喬山)
朝上世大士,啟開文明運,道盛得至善,賢良方正代。
兜裕二宗原派語(均接名成句)·民國八年
文(榮)章逢(開)泰運,嗣續(xù)茂芳春,仰源思祖澤,敦本樹先聲,
治際昌隆會,恩敷億兆寧,清芬存禮讓,南楚育奇英。
邵邑通翰公房原派語(查田供)
紹世成添共景木,學啟齊家助國興通,
延璉海亮友連,朝上世大士,
啟開文明運,道盛德至善,賢良方正代,
恭寬信敏惠,仁讓智勇為,永振丹陽緒,
濟美有光輝,思源懷先澤,嗣哲顯泰昌,
五里壩自延公以下之班次俱按此五言四句辦理,
惟背沖一支,自桂容桂某二公以下即按
榮華加開允 士大文明運 十班排列
今既合修則班次之次第不得倒亂,特將文華加開允五班仍依舊句
士大文明運 五班易為 : 道順德至善,
故世系注明原名某某,后之班次仍依:
賢良方正代 順排,同遵邵、新合訂之班次,庶不差訛。
貴州盤縣支系字派(七十代老譜 留柱供)
建(98肇) 國(99) 起(100世) 廷(101繼) 開(102興)
正(103昌) 興(104篤) 承(105生) 德(106逢) 光(107泰) 忠(108) 厚(109) 傳 家 本
沿 襲 遞 繼 張 仁 義 禮 智 信 首 占 文 明 綱 工 農(nóng) 商 學 仕
精 專 尤 為 強 勤 奮 蘊 富 貴 誠 實 藏 賢 良 利 祿 俗 欽 佩
清 廉 持 高 尚 慈 孝 友 恭 美 蘭 桂 馥 顯 楊
(留柱按:貴州盤縣支系的"建"字派對應湖南新化四都的"肇"字派,以此類推。
吳氏宗族堅決按統(tǒng)一字派排行起名,國家即將出臺《姓名法》,要求所取名字必須三個字以上。
排行字派應在名字之中,字派的字一定要照用,不能更換同音字,加入本宗譜的所有支系,應統(tǒng)一使用字派排行。希族人照辦)
溆浦縣龍?zhí)蹲诳孔峙?br/>添、源、仕、尚、應,永、必、道、廷、楚,嗣、首、重、光、顯,人、文、盛、世、傳、厚、生、克、正、德,孝、友、秉、忠、廉、謨、烈、承、周、緒,家、學、培、儒、冠……
宗親:原屬廣西,現(xiàn)屬廣東省懷集縣吳氏始祖燕周朝...
宗親:可能是湖南新晃吳世萬后代。請到www.cnwu.n...
宗親:請問瀘州的第14號吳劍濤,我怎么聯(lián)系的到你!
宗親:還有一個渤海堂
宗親:我們利川毛壩也是7個字很多年,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