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風壽的家鄉(xiāng)奇景:石家大橋
我的家鄉(xiāng)長樂園中段有一片肥沃的田野,石吳村和陳家垅村座落在這里。
石吳村與陳家垅村之間有一條河,河上有一座古橋,是清代咸豐年代修的,命為石家大橋。
民國11年,一場百年未遇的暴風雨引山洪爆發(fā),洪水氣勢洶洶地吞噬了老橋。
橋沖毀了,建橋要投資,村民們一籌莫展。在這關鍵時刻,地主石林春發(fā)話了,他信誓旦旦地表示愿意出資建橋。然而,村民們一個個目瞪口呆,因為他很富有,卻很摳門。
石林春對建橋之事表現(xiàn)極大的熱情,他不但從龍角山引進了優(yōu)等石料,還從大冶殷祖鎮(zhèn)請來專建古橋的石匠,確保橋梁質(zhì)量。
橋在石吳、陳家垅兩村人的殷切的期盼中如期建成,通橋那天,兩村人還聚餐慶賀,光鞭炮就燃放了一籮筐。
半個月后,又一場特大暴風雨引發(fā)了山洪,比前次更兇猛,氣勢磅礴地吞噬新橋,村民們愁腸百結地度過了一夜。第二天,風雨稍小,村民們扶老攜幼涌出家門,奔到河邊去看橋。啊!新橋依舊巍然屹立在河面上,毫發(fā)未損。從此,兩個村的人不再為過橋提心吊膽了,贊揚之聲把石林春掩沒了。
兩個村的人聚資為石林春送了一個寫有"為民造福"的 牌匾。當村民把這牌匾掛在石府的大門上面時,他對"堂客(老婆)"說:"怎么樣,得民心吧!"而她把眼一橫說道,花那么多錢就等于買這塊牌子,有什么用,能當飯吃嗎?
石林春說:"你婦人之見,聽說湖南鬧農(nóng)民運動了,打土豪,分田地,有的還要殺頭!"到時候這塊匾,還有那座橋就是我們的 "護身符。"
果然不出所料,土地革命時期,人民政府對石林春以"開明紳士"的名義進行論斷。
解放后,人民政府進行了清匪反霸斗爭,還是將石林春押進了班房,同時沒收了他的部分財產(chǎn),并判了3.年徒刑。
1955年,人民政府重新審查了他的案件,認為他在關鍵的時刻為民造福,修了一座幸福橋,仍然給他定為"開明紳士。"
行善之人,他們的美好行為會有回報。
作者簡介:
吳風壽,網(wǎng)名歲月如歌。與共和國同齡,7歲上學、兼職放牛,13歲上中學、15歲在《湖北青年》發(fā)表處女作,16歲當赤腳醫(yī)生及衛(wèi)生院學徒,不到19歲參軍,25歲上大學,先后在咸寧衛(wèi)校、地區(qū)醫(yī)院入職,47歲晉升副教授,因生活所迫于2004年辦理內(nèi)退。先后在廣東、海南等地受聘18年。
圖文:吳風壽
編發(fā):吳德泉
審稿:吳小艾
審核:吳合林
宗親:原屬廣西,現(xiàn)屬廣東省懷集縣吳氏始祖燕周朝...
宗親:可能是湖南新晃吳世萬后代。請到www.cnwu.n...
宗親:請問瀘州的第14號吳劍濤,我怎么聯(lián)系的到你!
宗親:還有一個渤海堂
宗親:我們利川毛壩也是7個字很多年,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