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吳氏人物 > 現(xiàn)代人物 ◇湖北吳氏網
村支書吳高月的傳奇人生
2004年的一天晚上,金龍村洪家灣一位老實巴交的村民洪道江在臨死前說道:"我要見一眼共產黨員吳高月!"于是,洪道江的兒子洪登文急忙到上下吳灣去請來了吳高月。
此時,吳高月已在村支書的崗位上缷任十幾年了,而村民們還念著他,筆者作為他的晚輩,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述說他的傳奇人生。
他出生于1936年7月,沒料到他5歲時父親吳作舟患肝病腹水(可疑現(xiàn)在的肝癌)逝世,但母親硬撐著讓他讀了兩年私塾。
因生活所迫,7歲那年,他隨母改嫁到離村7里地的羅家灣。繼父羅厚林脾氣大,成天喝斥他,于是他成天牽著牛繩度日。
后來,白沙老鎮(zhèn)那里駐扎著日本鬼子,隔三差五進行掃蕩。羅家灣成立了農民自衛(wèi)隊,兒童團等抗日組織,娃娃們一致選舉高月哥當兒童團長。
然而,繼父堅決反對他干這種事,對他極為嚴厲,惡狠狠地說道:"你跟老子把牛放好!"但吳高月慢慢長了性子,最后連繼父也畏他三分。
是啊,也許他天生就是當官的料子,他像電影《雞毛信》里那個海娃子一樣,成天牽著牛做掩護,帶領兒童團隊在灣子里、山林里站崗放哨,傳遞信息,為赤衛(wèi)隊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天,一伙日軍進村后,他一面派人到二垅丘通知赤衛(wèi)隊,一面組織團隊用彈弓向鬼子射去,硬是把一個當官的眼睛打瞎了一只。后來鬼子發(fā)瘋了,又是殺人,又是放火,好在赤衛(wèi)隊趕到了,損失不算太大。
日本鬼子投降后,因與繼父關系處理不好,母親又在羅家生下一個妹妹而無法脫身,他只身回到上下吳灣,與四伯父吳作杰一起生活了幾年。
17歲那年,他與四伯父抱養(yǎng)的女兒舒成桂成了親,夫妻和睦相處,次年生下一個女兒叫珍花。
說來也巧,他們接著又生下了梅花、雞苗、蟲等三個女兒,在那重男輕女的年代,他視四個女兒如掌上明珠,而且一個個把他們培養(yǎng)成才。
深值一提的是吳梅花讀了高中,畢業(yè)后招干當上了鎮(zhèn)委婦女干部、縣民政局紀檢書記,在上下吳的女娃中稱之為智慧女神。
18歲那年,吳高月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而且當上了大隊團支部書記。大躍進的那年,他被選為五好團干參加了團省委代表大會,《湖北日報》報道了這條新聞,其中有吳高月的名字。
1966年,他被選拔為村黨支部書記,而且是潘橋人民公社黨委委員。
他勤奮、務實,在他的帶領下,金龍大隊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充分展現(xiàn)了優(yōu)秀的領導才能和工作作風。
他上任的那一年,上交公糧達五萬余斤,苧麻8千余斤,油料作物大豐收,超越歷史。此外,他還營造了一個林場,一片果園,他親自帶領民工修建了十八折水庫……
他作為一名黨員,農村黨支部書記,心系群眾,為貧下中農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
文章開頭述及的洪道江,在70年代初的一天夜晚。他突然發(fā)生右下腹部疼痛難忍,鄉(xiāng)村醫(yī)生檢查后診為急腹癥,有可能是闌尾穿孔,但本地衛(wèi)生院沒有做手術的條件。
時間就是生命,吳高月選了四個強勞力,用竹床做擔架,連夜抬到白沙衛(wèi)生院,由知名醫(yī)生(原國民黨醫(yī)官)朱復民主刀,挽救了一條生命。
此后,洪道江就稱呼他是共產黨,因在病人的心目中,共產黨就是人民的大救星。直到后來古稀之年的臨終前都要求見一眼救命恩人。
吳高月一貫以黨的事業(yè)為重,而對自己及家里人則嚴格要求。
他先后兩次放棄了招干的機會。他的第三個女兒本有機會招進潘橋衛(wèi)生院,但他竭力制止。
1973年,他好不容易生下一個兒子吳風樹,全村人都來為他慶賀,有的還為他請來了風水先生查生辰八字。而他卻大發(fā)雷霆,他說我一輩子兩袖清風,你們竟在我的身上潑臟水,讓來者一個個掃興而去。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了古老的山村,他在村民大會上發(fā)表演講:"我多年的基層工作經歷,讓我深刻的認識到:只有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的思想,堅持正確的發(fā)展方向,才能真正讓村里人團結起來,富裕起來。我作為村黨支部書記,我將一如既往地堅持初心,努力推動村里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為村里的繁榮穩(wěn)定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鼓舞下,他沒有被傳統(tǒng)的觀念約束,發(fā)動村民們發(fā)展致富。 同時他也動員一些年輕人外出拼搏,當時代的浪潮兒。為此,農民工放飛了,"口袋"鼓起來了,村子里的"洋樓"豎起來了,有的人都成了"城里人!"
是的,在老支書的號召下,農村人創(chuàng)業(yè),肩負家園情懷,打破束縛,發(fā)揚勤勞致富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成就了美麗家園的夢想。
他先后辦起了村小學、幼兒園,國旗在學校上空迎風飄揚,知識的新鮮如同清泉一樣流淌,滋潤著孩子們的心田,蕩漾著泥土的清新和孩子們純真的笑聲。
屈指一數(shù),老支書在基層領導崗位上已度過了16年,且說年近知命之年。再說,事有湊巧,妻子患嚴重心臟病在縣醫(yī)院住院,兒子才9歲,他的命運來了一個急轉彎。
于是,他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了。他既是家庭主男,又是主要的勞動力,上班打理責任田,下班還要圍著灶臺轉,還要伺候昔日的賢內助。
有道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此話確實富有哲理。1983年的一天,妻子終于走到了生命的盡頭。那個時刻,有人發(fā)現(xiàn)她的眼睛都沒有閉上,他是不愿意走,也是不放心走啊!,你也知道,老支書從小就不會做家務事,再說,兒子還小,還有兩個女兒沒有嫁出去,她能放心嘛!
時來運轉。在好心人的湊合下,一位姓秦的阿姨走進了這個家,從而煥發(fā)了生機。1987年,又添了一個兒子,這也許是上帝賜予他們的禮物,取名為"福送!"
然而,當你新的生活剛開端,家庭的事業(yè)也風生水起,另一個地方又向你召喚。
2010年,老支書永遠離開了我們,離開了你眷念的土地和人民。
雖說當時都不提倡開追悼會,但村里人還是堅持給你開了一個規(guī)模盛大的追悼會。據(jù)統(tǒng)計,參加會議的有800余人,最高級別的領導有陽新縣政協(xié)、縣農村工作委員會、還有一個副縣長未經他的上司批準,也來到了上下吳灣。
由此可見,一個村支書竟有如此的魅力,這是村民忘不掉你,政府沒有忘掉你,朋友忘不掉你。
您的離去讓我們痛心疾首,愿您在另一個世界安息。
作者簡介:
吳風壽,網名歲月如歌。與共和國同齡,7歲上學、兼職放牛,13歲上中學、15歲在《湖北青年》發(fā)表處女作,16歲當赤腳醫(yī)生及衛(wèi)生院學徒,不到19歲參軍,25歲上大學,先后在咸寧衛(wèi)校、地區(qū)醫(yī)院入職,47歲晉升副教授,因生活所迫于2004年辦理內退。先后在廣東、海南等地受聘18年。
圖文:吳風壽
編發(fā):吳德泉
審稿:吳小艾
審核:吳合林
下一篇:吳秀云的人生之旅
宗親:原屬廣西,現(xiàn)屬廣東省懷集縣吳氏始祖燕周朝...
宗親:可能是湖南新晃吳世萬后代。請到www.cnwu.n...
宗親:請問瀘州的第14號吳劍濤,我怎么聯(lián)系的到你!
宗親:還有一個渤海堂
宗親:我們利川毛壩也是7個字很多年,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