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鄂州春槐、煥春支合修《吳氏宗譜》
吳忠強(榮祥) 整理
【譜 名】:吳氏宗譜
【卷 冊 數(shù)】:四十九卷,四十八冊
【譜 籍 地】:湖北省鄂州市
【堂 號】:至德堂
【始 遷 祖】:吳春槐、吳煥春
【撰修年代】: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
【版本類型】:木活字本,線裝
【纂 修 者】:吳炳陽、吳鵬云等
【內(nèi)容摘要】:
一世遠祖泰伯,后封于吳地,遂以為姓。始祖六十世良材,字廷用,唐昭宗時因功受彭澤主簿遷永興令(古興國州,今湖北陽新縣興國鎮(zhèn)),卒于官,子孫僑寓富川(今陽新),為永興始祖。良材生煜、燁,燁生瑗,瑗生延章,六十三世延章生茂達、茂赟、茂范、茂迥,茂范十九傳至八十三世春槐,生子三:水源、興枝、興六;茂迥二十一傳至八十五世春槐,生三子文貴、子貴、仁貴。
該譜為春槐、煥春兩支首次聯(lián)宗合譜。
春槐長子水源,字流長,號清臣,由瑞昌寶南山遷居武邑,妣孫氏,生四子丙一、丙二、丙三、丙四,分為四分之祖。丙一、丙二、丙四三公卜居于鄂城縣達明鄉(xiāng),丙一公之后居于吳家大塆,丙二公之后居吳家嘴、丙四公之后居段家沖;丙三公之后居青云鄉(xiāng),以吳志通之名命村名,后有分遷至大冶金牛鎮(zhèn)吳官塘。
次子興枝和三子興六兄弟倆先是經(jīng)商于饒州府樂平縣,洪武二年興枝公徙居楚北岡邑,又遷居沙嶺,轉(zhuǎn)遷壽昌縣永福鄉(xiāng)三里鄉(xiāng)(今鄂州達明鄉(xiāng))甫塘湖東岸,后世改村名為吳西垱,妣汪氏,生二子公裕、公錫,為一世支祖;弟興六遷岡邑還和鄉(xiāng)汪家山口之西北研子塆,妣談氏生一子朝祖,為一世支祖。興六支下十一世可倫公由岡邑鷂子湖遷至鄂城縣達明鄉(xiāng)之南定居,命村名為吳磧嶺。
煥春,派名興三,字重裕,號鳳吉,生三子文貴、子貴、仁貴(后失考),避元季亂,三人隨同伯父一公、叔父三六,自南昌府南昌縣瓦屑壩遷居楚北鄂邑永福鄉(xiāng)翠坡嶺,文貴后又遷至丁喜村,后命名吳家大沖,文貴生十子,第十子宣公,妣陳氏,生子三,長永琳。次永珊、三永瑚,按村居分為北、南、西三分,永琳為北分長房,永瑚為南分二房,永珊為西分三房。
傳四世至志廣、志聰、志俊、志江,分南、中、北三分,志廣為南分祖,志聰為中分祖,志俊、志江為北分祖,后世尊煥春為一世祖,主要分居于達明鄉(xiāng)之上下沖、磧磯、中磯,青云鄉(xiāng)之華容鎮(zhèn)翠坡嶺、涂家栗,以及岡邑雅淡洲等地。
卷一宗譜序、續(xù)修宗譜序、老譜序、老譜跋、分支序、目錄、派行、凡例、家規(guī)等;卷二山圖、捐約、契約、陽宅圖、祭產(chǎn)、祠堂圖、墓圖等;卷三武昌八景記、武昌八景詩、續(xù)修名目、家禮儀節(jié);卷四至卷十為傳序、記;卷十一歷代源流總系、續(xù)修宗譜引、水源公四分總系、興枝公大分公裕、公錫總系、興六公大分朝祖下總系、煥春公支世派引、景耀公裔蒼崛公派下世系;卷十二至卷二十六春槐公支下各房世系;卷二十七至卷四十九為煥春公支下各房世系。
書名據(jù)書衣題, 及版心題編目。
散居地:湖北省鄂州市、黃岡市、大冶市、武漢市江夏區(qū)等地。
【派 行】:
元運初開,英勇方隆。仁慈澤惠,儉讓溫恭。錫福迪吉,敦本睦宗。富強顯達,孝友高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