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世:吳紹倫、吳紹孟
十四世:吳紹詩(子垣、壇 )
到底哪一個是正確的呢?
---------------------------------
根據(jù)2002年版《中國吳氏通書》載:山東吳氏主要有以下幾支系:
山東無棣(原海豐)吳氏:太伯89世孫吳士安兄弟于明朝永樂二
年由河北遷安縣徙居山東無棣坊廓里東南關(guān)。至9世吳志振遷博興縣后
唐村、吳志德居城里、吳志遠(yuǎn)吳志興居?xùn)|南關(guān)、吳志光居周家莊、吳
志明、志清遷居城后吳村、吳志廉遷居昌邑、吳志登遷居慶云縣蔣家
村、吳志禮遷居沾化縣陳家廟、吳志春遷居滄州、吳志慧遷鄧王莊、
吳志果遷濰縣后再遷邑王莊。6世吳恒遷海興縣趙堤頭。13世吳紹倫、
吳紹孟遷河北青縣小許莊。
---------------------------------
但是我在網(wǎng)上看到如下文字:
清代雍正年間,軍機(jī)大臣張廷玉曾為海豐吳氏宅第題寫金
匾,曰“父子進(jìn)士”。這是對吳氏十一世傳人吳自肅(康熙
甲辰科進(jìn)士第)及其仲子吳象寬(雍正癸卯科進(jìn)士第)兩
代殿試中式的褒揚(yáng)。其后,第三名進(jìn)士吳壇(乾隆辛巳科
進(jìn)士第)是吳自肅玄孫、光祿大夫(國史有傳)。吳氏十
六世傳人吳侍曾(喜慶戊辰科進(jìn)士第)、吳熙曾(喜慶辛
酉科進(jìn)士第),此二人為兄弟進(jìn)士。吳熙曾天性過人,26
歲殿試中式,誥授奉直大夫、翰林院編修,充實錄館、國
史館、武英殿纂修官,惜英年早逝,33歲殞職于任所。海
豐吳氏演至十七世,先后有吳式敏(喜慶庚辰科進(jìn)士
第)、吳式群(道光癸未科進(jìn)士第)、吳式芬(道光乙未
科進(jìn)士第),為同世兩朝科貢三進(jìn)士。吳熙曾、吳式敏、
吳式芬為海豐吳氏叔侄三翰林,與其祖輩吳紹詩、吳垣、
吳壇父子三巡撫并譽(yù)吳氏人文,稱著齊魯。吳氏十九世傳
人吳峋(吳式芬之孫、吳重熹之子)是海豐吳氏最后一名
進(jìn)士,弱冠之年鄉(xiāng)試中魁榜,25歲殿試入二甲,可謂才華
橫溢,膽識過人,愛國愛家堪稱一代楷模。吳氏家乘寶典
鈐有“祖孫父子叔侄兄弟進(jìn)士之家”的印寶,可謂名副其實。
從康熙甲辰1664年進(jìn)士吳自肅到同治乙丑(1866)年的進(jìn)
士吳峋,歷九世二百余年,期間尚有20人科舉中式,其文
風(fēng)長盛不衰,堪稱人文奇觀。
---------------------------------
整理如下:
十一世:吳自肅(仲子象寬)
十二世:吳象寬
十四世:吳紹詩(子垣、壇 )
十五世:吳垣、吳壇
十六世:吳侍曾、吳熙曾
十七世:吳式敏、吳式群、吳式芬(子重熹)
十八世:吳重熹(子峋)
十九世:吳峋
上一篇:福建吳氏黃龍支派尋根
宗親:原屬廣西,現(xiàn)屬廣東省懷集縣吳氏始祖燕周朝...
宗親:可能是湖南新晃吳世萬后代。請到www.cnwu.n...
宗親:請問瀘州的第14號吳劍濤,我怎么聯(lián)系的到你!
宗親:還有一個渤海堂
宗親:我們利川毛壩也是7個字很多年,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