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吳氏世系,有誰知道堯國公吳全節(jié)的信息,我這里發(fā)現(xiàn)了他的墓地。
下一篇:廣西陸川黃泥坎村吳氏尋祖源啟事
吳全節(jié)(1269~1346),元代著名玄教道士、書法家。字成季,號閑閑,又號看云道人,饒州(今江西鄱陽)人。
年十三學道于龍虎山,嘗從大宗師張留孫至大都見元世祖,大德末授玄教嗣師,英宗至治間留孫卒,授玄教大宗師、崇文弘道玄德真人,總攝江淮、荊襄等處道教,知集賢院道教事。工草書,有《看云集》。
十三歲學道于龍虎山上清正一宮之達觀堂,師李宗老。聞空山先生雷思齊深明《周易》《老子》,遂往師之。后李宗老延請雷思齊至龍虎山,全節(jié)等多人同受其業(yè)。至元二十四年(1287),張留孫征之至京師崇真宮,成為倚侍留孫左右的大弟子。曾多次奉詔出祀岳瀆山川,又數(shù)次奉詔去江南訪求遺逸。成宗即位,奉敕每歲侍從行幸,并繼續(xù)奉命外出祠祀。元貞元年(1295),制授沖素崇道法師、南岳提點。大德二年(1298),制授沖素崇道玄德法師、大都崇真萬壽宮提點。此后,或奉詔設醮,或被請禱雨,或奉旨降御香于江南。大德十年,制授江淮荊襄等處道教都提點。次年,武宗即位,制授玄教嗣師、總攝江淮荊襄等處道教都提點、崇文弘道玄德真人,佩玄教梁師印,視二品。至大三年(1310),封贈其祖及父,奉命歸鄉(xiāng)榮親。至治二年(1322),繼張留孫之后,任玄教掌教,制授特進上卿、玄教大宗師、崇文弘道玄德廣化真人、總攝江淮荊襄等處道教、知集賢院道教事,佩一品印。
吳全節(jié)出身于儒門,13歲時至龍虎山師從正一道張留孫,“得其秘法,祈禱輒應”。16歲出家為道士。至元二十四年,吳全節(jié)至京師大都,隨張留孫謁見元世祖,“遂留不歸”。
自此后五十年間,吳全節(jié)歷元世祖、元成宗、元武宗、元仁宗、元英宗、元泰定帝、元天順帝、元文宗凡八朝。因其才氣橫溢,為人聰穎達悟,貞靜文雅,且善識為政大體,故受知于朝廷,成為重要心腹政治謀臣。
他在掌教前后,一如其師張留孫,參與宮廷政事,舉薦賢能,疏解朝臣之間的齟齬。特別是自金以來,孔子之嗣失統(tǒng),吳全節(jié)于延皊(1314~1320)中力言于朝廷,遂以其五十四代孫孔思晦襲封衍圣公;元統(tǒng)(1333~1334)初,思晦卒,有乘間覬覦者,吳全節(jié)復言于朝,乃以思晦之子克堅襲封。另一方面,由他參與政治活動,既得元室之信任,又廣交大臣顯貴,為其玄教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環(huán)境。
吳全節(jié)儒道兼修。其師張留孫在向皇帝奏對或與廷臣議論時,必曰:“臣留孫之弟子全節(jié)深知儒學,可備顧問。”①元代大儒吳澄稱:“吳真人全節(jié)寄跡道家,游意儒術,明粹開豁,超出流俗。”②許有壬曾奉敕給吳全節(jié)的畫像寫贊語,其中有兩句:“人以(公)為仙,我以(公)為儒。”③吳全節(jié)善詩,有詩文集《看云錄》若干卷,《代祠稿》詩二百余篇。
吳澄贊其詩曰:“其詩如風雷振蕩,如云霞絢爛,如精金良玉,如長江大河。”(吳澄《吳閑閑宗師詩序》)李存謂其詩“和而莊,豐而安,婉而不曲,陳而不肆,其正始之遺音乎!”④吳全節(jié)對道教各種方術兼收并蓄,他出身龍虎宗,熟知符箓齋醮,在燕京崇真宮期間,又向南宗道士陳可復學雷法,向東華派首領林靈真學道法,又向南宗道士趙淇學內(nèi)丹。他鑒于靈寶齋法,授受既久,漸失宗旨,乃集諸家所傳,手為刪定,類為二十四門,總為十卷,題曰《靈寶玉鑒》。這是玄教道士僅有的一部道教著作。
個人作品有:
① 《道園學古錄》卷二十五:《河圖仙壇之碑》
② 《吳文正集》卷五十八:《題吳真人封贈祖父誥詞后》
③ 《至正集》卷三十五:《特進大宗師閑閑吳公挽詩序》
④ 《俟庵集》卷十八:《和吳宗師灤京寄詩序》
2022-10-25 15:27:34 回復
宗親:原屬廣西,現(xiàn)屬廣東省懷集縣吳氏始祖燕周朝...
宗親:可能是湖南新晃吳世萬后代。請到www.cnwu.n...
宗親:請問瀘州的第14號吳劍濤,我怎么聯(lián)系的到你!
宗親:還有一個渤海堂
宗親:我們利川毛壩也是7個字很多年,請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