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吳氏莊園
吳榮祥 2018/9/3
吳氏莊園(亦稱吳德峰故居)位于保康歇馬鎮(zhèn)百峰村(原白竹村)石磐嶺,為晚清鄂西北典型的莊園式建筑。占地3500平方米,背倚山體,坐西朝東,分前后兩進院落,為四合院式建筑,主屋系徽派風格,次房以半坡覆頂,院落里有依地而盤的一整塊山石引人注目。整個莊園構思精巧,布局渾然一體。由門樓、官廳、花廳、客廳、戲樓、廂房等建筑組成。除起居生活空間,私塾、藥鋪、糧倉等一應俱全。正堂、山墻、雕花窗欞、板壁、磉蹬、石壁、壁畫和廊柱等保存完好。整個建筑全部使用青磚綠瓦,房柱由當地盛產的花梨木制成,屋檐下雕龍畫鳳。是保康現(xiàn)存規(guī)模較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民居之一。為湖北省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吳氏莊園的平面圖(原件現(xiàn)存吳德峰之孫吳喜建家中)
“吳氏莊園”,系共和國成立初武漢市第一任市長吳德峰故居。吳氏莊園由吳德峰祖父吳國弼始修。吳國弼曾任清朝朝議大夫(從四品)之職,并在云南等地做過官,辛亥革命時任湖北省臨時議會議員。吳國弼受晚清維新思潮的影響,先后送其子吳元澤(次子)和吳元鈞(三子,吳德峰之父)赴日本留學。其中吳元澤為湖北第一批留日學生。吳氏兄弟回國后,曾合譯編著過日本軍事等方面的書籍。吳元澤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fā)后曾任新軍戰(zhàn)時司令部參謀長等職,銜至中將;吳元鈞在辛亥革命時曾任蘇浙攻寧聯(lián)軍參謀長等職,銜至少將。吳家與黎元洪在歷史上有通家友好關系,來往密切,黎元洪任大總統(tǒng)時曾邀請吳元澤、吳元鈞到北京為幕僚。表彰其辛亥功績,曾親筆贈吳氏兄弟《年高德邵》等題匾。此外,袁世凱也曾為吳元澤兒媳(長子吳士特妻子)題寫過“志潔行芳”牌匾。 “志潔行芳”牌匾 現(xiàn)存吳氏莊園。匾額由三塊木板拼合而成,長185厘米,寬85厘米。右端自上而下題寫著“大總統(tǒng)題褒”5字;主題匾文從右到左為“志潔行芳”4字,為黑漆浮雕,字跡清晰,保存完整;木匾左端,從右到左自上而下為跋文:“保康節(jié)婦吳陳氏”,落款日期為“中華民國五年四月”,其正上方還刻有“榮典之璽”,約14厘米見方。

莊園原為一個主院,九個附院,約六十間房間,上世紀50年代初根據國家土改政策,吳氏莊園中住入十六戶農戶。由于年久失修,損壞嚴重,一些房屋及院落已不復存在。吳氏莊園的主院是一個比一個籃球場略大的院落。院落中有一塊巨大的山石,盤在院中起伏跌宕,好似一座天然的大盆景。所有的房屋及附院都依著這塊石盤修建,坐落有序。院落北南兩角各有一眼泉眼。北面的泉眼當年為吳氏家族飲用及廚房用水。這個院落已經不復存在。但是該泉眼仍在。該泉眼用水后會自動補償,而每每補償到一定蓄水量后會自動終止。即便下雨,該泉眼的水也從來不會溢出。而南面的泉眼已經塌陷不存。

為了保護吳德峰故居,2016年5月,保康縣政府投資500多元開展了吳氏莊園的保護、修繕和開發(fā)工作,搬遷安置原居民。工程分為莊園主體、綠化和周圍環(huán)境整治三部分,目前,吳氏莊園主體修繕工程已經完工,目前正在進行周圍環(huán)境整治。修繕后,吳氏莊園占地3500平方米,修復房屋45間,是鄂西北莊園式民居的典型代表,將成為吳德峰革命業(yè)績和民俗文化展示中心,有效促進當地旅游文化發(fā)展。



修繕中的吳氏莊園
 
修繕完成的莊園鳥瞰圖
附錄:吳氏莊園人物簡介
吳元澤(1874—1945)字惠軒。早年入兩湖書院學習,成為附貢生。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被湖廣總督張之洞選派赴日留學,先是進入成城學校學習,后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華隊第一期步科學習(時全國首批留日學生48名,湖北20名),1901年畢業(yè)后在日本近衛(wèi)步兵第四聯(lián)隊做見習士官。1902年回國,歷任福州道臺、廣西督練公所總辦、廣西講武堂總辦、湖北督練公所教練處幫辦、湖北將弁學堂堂長、湖北陸軍第八鎮(zhèn)第二十一混成協(xié)四十一標統(tǒng)帶等職。1911年參與武昌起義,歷任湖北軍政府軍學司司長、戰(zhàn)時司令部參謀長、參謀處長、湖北陸軍小學校長。1914年11月16日授陸軍少將。不久在北京陸軍部任職,后任總統(tǒng)府(黎元洪)衛(wèi)侍武官和兵役局局長。1916年12月31日獲三等文虎章,1922年獲二等文虎章,1923年3月29日授陸軍中將。后回湖北,蕭耀南督鄂時參加湖北將軍團。1945年在武昌病故,葬武昌卓刀泉。
吳元鈞(1877-1915年),字和庭。1908年畢業(yè)于日本士官學校五期騎兵科。歷任清軍綠營管帶、湖北將弁學堂堂長、湖北督練公所教練處騎兵課課員、河南浙江混成協(xié)參謀(副軍校)等職。拒絕袁世凱的招撫,1911年辛亥革時任蘇浙攻寧部隊少將參謀長,后與其兄吳元澤同隨黎元洪進京為幕僚,任總統(tǒng)府侍衛(wèi)武官。1915年患傷寒病逝于北京帥府園,1916年元月吳德峰隨其繼母龔敬勛女士前往北京運靈回家,葬于湖北保康縣石盤嶺。
吳德峰(1896-1976),原名吳士崇,字德峰,曾用名吳鐵錚、鐵峰、戚元道。是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秀黨員、忠實的馬克思主義者、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隱蔽戰(zhàn)線的杰出領導人。大革命時期他是武漢國民政府的公安局長,以國民黨左派領袖的身份參與共產黨的秘密工作。1949年5月16日武漢解放,吳德峰于24日出任新中國武漢市首任市長。1952年4月,受“紀凱夫事件”牽連,被撤職,在新老市長交接會上,表示決心接受組織考驗。會后立即辭去警衛(wèi)員,退還政府配給的專車,步行回家。后任中南軍政委員會政法委員會秘書長、副主任。1954年4月,中共中央中南局撤銷對他的處分,10月調北京工作。先后任國務院第一辦公室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中國政治法律學會副會長。曾被選為中共第七、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一、二、三、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xié)全國委員會常委,全國人大常委等職。吳在年事已高之時,仍埋頭研究政法,著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講話》一書,成為黨內有數的法學專家。“十年動亂”中,吳德峰始終緘口沉默,嚴守了黨的機密。因遭受殘酷迫害,身心受到嚴重摧殘,終在1976年12月11日在北京病逝。
注:文中部分素材由吳德峰之孫吳喜建提供,在此特別感謝!
本文于2018年9閱日發(fā)表于湖北吳氏網舊站。保康吳氏莊園 (www.jsfgt.com)
                    
                    
                    2020-11-19
                
                    
                    
                    2024-08-29
                
                    
                    金門縣吳氏宗親會舉行祭祖活動 ?並頒發(fā)年度泰伯公獎學金
2020-10-29
                    
                    石獅市吳文化研究會參加廈門吳氏宗親會成立五周年慶典暨第二屆理監(jiān)事就職典禮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