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千秋,泰伯永光,人文始祖,江南錦昌。2022年2月8日(農歷初八)上午8點,為紀念江南人文始祖泰伯公誕辰3306周年,無錫市新吳區(qū)泰伯文化研究會泰伯吳氏祖地宗親總會在吳新會長的策劃下,積極響應泰伯廟文保所“人數(shù)控制”要求,精心布局,由祖地宗親總會攜常州宗親分會、江陰分會、宜興分會、常熟分會、福建宗賢等50人代表,伴著雄壯的吳歌樂曲,在無錫新吳區(qū)梅村鎮(zhèn)“泰伯廟”隆重舉行。
 
(圖1:無錫市新吳區(qū)泰伯文化研究會吳新會長讀祭文)
 
(圖2 吳氏祖地宗賢代表入場實況)
 
(圖3:主持明剛領讀至德教訓)
 
(圖4:中:吳新 右:吳立興 左:吳煥其 獻酒)
 
(圖5 左:常務副會長 吳亞南  右:祖地副會長吳福嬌敬獻花球)
 
(圖6 江陰分會會長吳才興敬獻花藍)
 
(圖7 執(zhí)事宗獻代表敬獻花藍)
本次祭奠,無錫市新吳區(qū)泰伯文化研究會踐行“弘揚泰伯文化、厚植人文情懷,勇于擔當使命”的主題特色。體現(xiàn)祭祀創(chuàng)新性、形式文化性,內容時代性等特色,標志著吳氏祖地宗親總會在氏族文化文明史上、在泰伯至德精神的傳播中進入嶄新階段。
一、 祭祀形式創(chuàng)新,風俗賦于哲學,彰顯民族風范
在祭祖過程中,隨著主持人清脆宏亮的嗓音,全體人員莊嚴肅穆、體系新型,過程嚴謹,井然有序。既保留了以往祭拜的傳統(tǒng)禮儀,又賦予了全新的至德理念。當主持明剛帶領大家誦讀祖訓家傳之“世界和平,國泰民安……”時, 在場的每一位都能感受到3200多年前泰伯“至德精神”的訓化教儀禮化,把孝道作為精神文明的導向傳遞正能量,把祭祀文化作為傳播精神文明的窗口。
 
(圖8 吳氏宗親宗賢向列祖列宗一一叩拜)
二、 祭祀內容豐滿,祭文精致獨特,呈現(xiàn)時代特色
本次祭文內容,在吳新會長“與時俱進”的主題思想下親自把關,由無錫市新吳區(qū)泰伯文化研究會宣傳人員集思廣益,讓傳統(tǒng)的祭文注入新的思想,把泰伯的創(chuàng)新思維賦予新的理念。如: “……三祭列宗, 族本同源,心生敬畏,心存感恩。傳播正能,凝心聚力,心盼卓越,矢志奮斗。履職盡責,彰顯文明,稟賦優(yōu)勢,再創(chuàng)輝煌。”目的是把泰伯的至德精神與地方文化建設相結合,把弘揚吳文化與服務地方經(jīng)濟命脈有效融合,為共建共享“至德文化”、引領地方經(jīng)濟文化的向心力而增添軟實力。把祭祖的意義提升為打造地方區(qū)域文化發(fā)展建設而出發(fā),充分挖掘吳文化的精神資源。

(圖9 宗賢代表向列祖列宗敬獻元寶)
三、多方媒體參與,共筑文化平臺,立體呈現(xiàn)實力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江蘇省廣電總臺游遍江蘇欄目組”、無錫新吳區(qū)梅村鎮(zhèn)政府等媒體對祭奠全過程進行跟蹤拍攝。實踐證明,“泰伯祭奠禮儀”不僅開啟了吳氏族內增加孝道傳播,成為培養(yǎng)吳氏后裔成為吳文化研究精英的有效組成部分,而且是更深層次地讓其成為實現(xiàn)泰伯文化走向世界、踏實篤行的文化奮斗者。立體呈現(xiàn), 共筑平臺,它將成為氏族文化先行者、傳播地域文明服務者。
 
(圖10 江蘇省廣電總臺游遍江蘇欄目組、無錫新吳區(qū)梅村政府等媒體)
本次祭祖把“傳承泰伯精神,弘揚至德文化”發(fā)展到新的高度,更好的體現(xiàn)歷史文化傳承在孝德文化禮儀的升華與發(fā)揚。它不僅體現(xiàn)文化的時代性,擴大吳文化的知名度有更深的價值,也讓吳氏祭祖文化在實現(xiàn)與多種氏族文化碰撞中呈現(xiàn)獨特的祭祀文化品牌,綻放獨特的魅力!
無錫市新吳區(qū)泰伯文化研究會宣傳組
2022年2月8日
責編:吳剛虹
下一篇:壬寅端月初九吉旦泰伯公圣壽,晉江靈源山閩南泰伯廟祭祖
                    
                    阿炳《二泉映月》問世七十周年紀念會暨東亭阿炳祖居陳列展示館揭牌儀式
2020-12-06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