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世紀沒修譜,想續(xù)修族譜,并非難事。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有了將族譜續(xù)修好的信心和決心,就一定能將族譜續(xù)下去。在此我談點粗淺體會,僅供參考。
如何才能將族譜續(xù)修起來?
家族間隔一百四十五年再來修譜當然最擔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各家各戶能否搞清自家源流。也就是說,從自身往上推,父親輩、祖父輩、曾祖父輩、高祖父輩……的縱向橫向情況是否能搞清楚。
僅間隔五十年,實際上,往上推,只要各家各戶搞清楚至祖父輩至多至曾祖父輩情況,續(xù)譜便不是問題了。那么具體應該如何操作呢?
首先,總牽頭人(編委主任或主編)要找到老譜,搞清楚家族源流。要想辦法找到一部比較完整的距今最近的老族譜,細讀族譜,搞清族譜體例、結(jié)構、家族源頭.分清房派關系,理清世系脈絡;在此基礎上,理清本次續(xù)譜思路,明確方式方法,制定信息采集登記表格等等。
查找家族發(fā)展脈絡,是一個自上而下、由遠而今的過程,猶如由樹根向枝葉延伸。
其次,確定各村人口信息采集登記人員,組織業(yè)務培訓。對人口比較聚集的村莊,按人口數(shù)量確定一至二人為人口信息采集登記人員,分散居住的村莊可劃片確定采集登記人員。采集登記人員要有熱情、有責任、有初中畢業(yè)文化。之后,牽頭人員要對信息采集登記人員進行業(yè)務培訓”讓他們搞清如何采集登記信息,整個續(xù)譜工作如何計劃安排等等。
第三,指導各村各戶理清源流,登記好入譜信息。只要各村各地信息采集登記人員搞清楚了如何做就好辦了,他必須逐戶逐戶進行登記。他要與戶主或明白人自下而上理清源頭,一直查到老族譜里有記載的人員為止,又自上而下弄清流向,然后一個人一個人將信息登記上來,這是最關鍵的一步。
最大的問題是有些人連自己祖父母的名字都不知道,不知道曾祖父名字的情況就更普遍,碰到這種情況,一是查老譜看是否有記載,二是訪村里年長者看是否知道,三是看祖墓墓碑是否有記錄,四是借閱其它家族族譜,看是否能查到蛛絲馬跡,比如他說祖母、曾祖母是哪里人氏,可以通過看對方族譜來摸線索。對各村碰到的問題,牽頭人員早深入下去與登記人員 家族長者一道探討尋找辦法。
第四,編輯整理入譜信息資料。各地各戶人口信息登記好后,編委主任或主編要統(tǒng)籌安排反復核對,然后編輯世系表、世系錄,將一戶戶一房房的信息與老譜銜接起來。包括其它需要增加的內(nèi)容,將其接續(xù)到老譜適當位置。最后是做好校對審核工作。校對是很重要的工作,很多家族的族譜,往往校對不到位,接續(xù)不準確,弄得宗親有意見。有時一個人名、一個年月日、一個地址等等沒搞準都很麻煩。所以不可小覷校對審核工作。
結(jié)語:修譜不是難事,難就難在“認真”二字。
能夠提出續(xù)修族譜,那就已經(jīng)是很了不起的事情。這是涉及家族內(nèi)幾百上千戶人家,幾千上萬人口的事情;涉及從古到今的史料研究整理工作,可以說是一項非常嚴謹?shù)募易鍤v史研究整理工作,絕非一蹴而就之事。
組織一次續(xù)譜,需要有一班默默奉獻的族人。這班人,能齊心協(xié)力,能吃苦耐勞,能堅持不懈,能不計得失。
組織一次續(xù)譜,需要全家族人員的共同努力。續(xù)譜需要全族人員有尊祖敬宗意識,共同來做家族事務需要各村各戶行動起來,將入譜信息收集上去,需要自愿入譜者一起籌集續(xù)譜經(jīng)費乃至捐款。一次成功的續(xù)譜工作,絕非一兩個人可以做好的事情。
國有史,方有誌,家有譜。家(族)譜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一個家族的發(fā)展史,一個家族的歷史記錄。一個人才輩出的家族應該續(xù)修家(族)譜,也一定能續(xù)修好家(族)譜。
(吳騰揚《中國吳氏通用家譜》主編)
上一篇:淺談吳氏始祖、開山堂祖、一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