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以 棨 傳
吳以棨(1868—1900),字仲韜(弢),一字以信,別號夢影,德潚次子。平昌白衣庵人。棨少小靈智,人尚謹(jǐn)慎。先在白衣攻讀詩書,代管家務(wù),照料祖母。光緒二十二年(1896)遵父愿,扶祖母及全家順長江而下,至第二年才由滬達杭。因其才華出眾,辦事干練,由其父介紹結(jié)識梁啟超、汪康年、孫逸仙(中山)等。梁、汪崇其才智,視為伯仲,委其在上海《時務(wù)報》料理館內(nèi)事務(wù),如發(fā)行、銷售,又兼理資金籌措。除自捐400大洋外,還在滬、杭、原籍等地開辦洋務(wù),引導(dǎo)農(nóng)民煎樟腦、采茶葉、磨錫箔、編草帽、割生漆、收白蠟、摘山繭、取桐油、購豬鬃等與洋人交易,集資以充填報社耗費,頗受報社同仁及鄉(xiāng)黨人士贊譽。
棨對維新變法又十分關(guān)心。如在與梁啟超、譚嗣同、汪康年(穰卿)信扎(50余封)中說:“前托代訂《農(nóng)學(xué)》、《湘學(xué)報》,如已訂蒙專達”、“德人占據(jù)膠州,鏗帥辦理必不如法”;“近得寧電:當(dāng)?shù)朗鹬姓劊⒈數(shù)街凵缴醵啵瑔柶鋪硪猓瑒t回不知”。“恐粟洋海面,春間必有戰(zhàn)事”,“日來朝政大變,新法迭出,此間如處甕中,除讀公《日報》外,無從得息”。
棨同上海龍澤厚創(chuàng)辦“醫(yī)學(xué)善會”(梁啟超為其作序,刊于光緒二十三年八月十一日《時務(wù)報》第三十八冊),主張“講譯西學(xué),以挽積弊”。正當(dāng)棨施展才華時,不意在浙遇庚子(1900)官教案,與父德潚、弟以東、長子恕昌一同遇難。遺次子慶昌,女九華、京華、同華隨母廖氏返回白衣后均有建樹。
原載《民國達縣志》、梁啟超《飲冰室詩話》、汪康年《詩友手扎》、黃公度(遵憲)《人境廬詩草》
耀彬按:吳辟成宗親即以棨公之嫡孫
吳耀彬轉(zhuǎn)錄于二00五年桂月中浣
                    
                    
                    2020-12-10
                
                    
                    《全城風(fēng)暴》電影在福建泉州石獅玉湖下房祖宇吳氏宗祠開機
2020-11-16
                    
                    
                    2021-01-21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