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巳首日
我們爺仨登上了磨基山頂
文/吳大升

2025年1月29日,是農(nóng)歷乙巳年的首日,正月初一。吃過中午飯,暖陽高照、寒氣漸消。兒媳蔡蘭說:‘我們一起到磨基山公園去吧!’
磨基山公園,是宜昌城區(qū)最大的公園,因?yàn)樵诮希皇桥紶柍塑噺墓珗@旁路過,沒有睹其真容。兒媳們邀我們到公園去度過春節(jié),當(dāng)然是高興的。
坐上他們的小車,蔡蘭駕車,兒子吳拯在副駕上導(dǎo)航。兒子說:“我們還是走至喜大橋吧!”
宜昌市有10多座過江大橋。夷陵長江大橋、宜昌長江公路大橋、西陵長江大橋、宜都長江大橋、宜萬鐵路長江大橋、香溪長江公路大橋、伍家崗長江大橋、白洋長江公路大橋、宜昌長江公鐵大橋、至喜長江大橋等。這些大橋都以所在地命名,而至喜長江大橋卻不是。該大橋是宜昌市第六座長江大橋,位于葛洲壩樞紐下游2·7公里處的廟嘴江段。由大江懸索橋和三江斜拉橋兩部分組成,全長3.23公里。大江橋采用單跨雙鉸鋼混全懸索橋設(shè)計(jì),主塔高107米。三江橋?yàn)楦叩退醒胨髅婊炷列崩瓨颉4髽蛭髌瘘c(diǎn)軍大道,東至西陵二路。不僅橫跨長江,而且跨越宜昌的閙市區(qū)和濱江公園,是中心城區(qū)“內(nèi)中外”快速路網(wǎng)的重要部分。該工程曾被評為2018—2019年度中國建設(shè)工程質(zhì)量的最高獎項(xiàng)——魯班獎。

“至喜”名字的由來,應(yīng)與宋代二人有關(guān)。一是宋代峽州太守朱慶基。他于三游洞頂,臨下牢溪的山峰上,建了一座重檐三疊、金瓦朱欄“品”字形組合的亭閣,名曰:至喜亭。其初衷是方便船夫和商旅人員休憩。二是政治家、文學(xué)家歐陽修。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時年29歲的歐陽修因支持范仲淹直言諫事,觸怒朝廷,被貶為夷州縣令。于是受托寫下了散文《峽州至喜亭記》。他在文中寫道:“山至此陵,水至此夷,人至此喜。”宜昌市選用此典作橋名,一方面體現(xiàn)了宜昌的山水人文特色,二是宜昌市從解放前的一個鄂西小鎮(zhèn),而今成為全球聞名的水電城、文明市。城市美麗,人民富裕,宜昌乃至喜也!
出三峽大學(xué)南大門即上西陵二路。只見至喜長江大橋的巨型橋塔直沖云霄,橋塔上“至喜長江大橋”六個紅色大字十分搶眼。雖然不是名人題寫,但也受到宜昌人民的廣泛關(guān)注。
半小時后,我們便到了磨基山公園。

磨基山公園是宜昌市中心城區(qū)的一座大型生態(tài)公園,占地近2000畝,規(guī)劃面積4500余畝。東起夷陵長江大橋,西至葛洲壩,北臨長江,公園森林覆蓋率達(dá)百分之九十。因此,也叫磨基山森林公園。這里種植有柑橘、柏木、樟樹、櫟樹、桂花樹等300多種名貴樹木,形成秀美的森林景觀園,被稱為宜昌“綠色城標(biāo)”。園內(nèi)還建有古典文人園等。相傳東晉道教宗師葛洪曾在此煉丹,晉代文學(xué)家郭璞在山上結(jié)廬修道,與葛郭同時期的袁崧登臨此山后寫下了“俯臨大江,如縈帶焉,視舟如鳧雁矣。”因此,早期有很多稱謂,如“葛道山”“郭道山”“孤山”“金山”。還是民間傳說甚為神奇:相傳很早以前,有仙者將一金磨子埋藏于此山底下,人們就將此山命為磨基山了。
來到磨基山下,公園里洋溢著喜慶的氣氛。路邊的小樹上,掛著大大小小的紅燈籠;公園門口,擺放著各種花卉盆景以及雕塑:“乙巳如意”“新年快樂”等祝福語讓人倍感親切。金黃色的大片草坪上,有的在“擺拍”,有的在放風(fēng)箏,更多的是躺在草地上享受著溫暖的陽光。孫女吳一玘迫不及待地說:“我們還是去登山吧!”夫人說:“我的腿沒力,不能去。”媳婦蔡蘭說:“那我就陪奶奶在這里曬曬太陽了!”登山的就是我們爺仨了。
兒子吳拯拿出登山杖給我。我說:“泰山、黃山、九華山我都上去了,連天都峰我也上了,從未用登山杖。”吳拯還是讓我?guī)г谏砩希谧訉O后面開始了登山。

登山的路線有幾條。我們選擇了東門入口路線。剛開始,我們爺仨有說有笑,輕松愉快。登山杖也是個多余的東西。穿行在茂密的樹林里,空氣格外清新。孫女還打趣道:“爺爺趕快張開嘴巴,享受氧氣。”不一會,就進(jìn)入陡峭的山道。雖然說有水泥階梯,因?yàn)槠露忍螅瑫r不時還需手腳并用。這時,登山杖就派上用場了。孫女、兒子體力充沛,也還是累得他們滿頭大汗。我則氣喘吁吁,落下了一大段距離。
約一個多小時后,我終于到達(dá)山頂。在山頂?shù)群虻膶O女鼓勵我說:“爺爺厲害!”趕忙拿出手機(jī),拍下了我的登山照。

山頂約有20多平米的空地。我們站在磨基山頂,腳下是刀削斧劈的巖石直插長江。向北看,城區(qū)高樓林立,鱗次櫛比,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向東看,滾滾長江,奔流不息。近處,夷陵長江大橋就在腳下。遠(yuǎn)處,千帆競發(fā),萬噸貨輪一艘接一艘緩緩駛來;向西看,葛洲壩、至喜長江大橋依次橫臥長江。再遠(yuǎn)處,聞名于世的長江三峽之一的西陵峽,山巒疊嶂,山峰連綿起伏;向南看,滬渝鐵路上的和諧號呼嘯而過,翻壩高速上的汽車一輛一輛穿梭而行,再遠(yuǎn)處,就是美麗的城郊風(fēng)光。看上絕美佳景,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這不就是中國著名詩人郭沫若先生游覽宜昌后的真切感言:“峽盡天開朝日出,山平水闊大城浮”嗎?
吳拯提議:請一游客為我們爺仨拍攝了珍貴的磨基山登頂照。
2025年2月5日于宜昌翠亨山
作 者 簡 介

吳大升,字白丁,號墨石居主人,1947年生。中共黨員,多年從事教育、宣傳、文化等工作。撰寫詩歌、散文、通訊千余篇,曾出版《白龍史話》《白龍興語》《相約大西北》《綠林有約》《映日荷花》等書刊。現(xiàn)為世界吳氏宗親會顧問,中國老年書畫藝術(shù)委員會委員,中國毛體書法家協(xié)會湖北分會副主席,湖北省吳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武漢市、荊州市毛體書法家協(xié)會顧問。2013年被授予“新時代藝術(shù)名家”稱號,2014年入選《中國當(dāng)代書法藝術(shù)家辭典》。
圖文:吳大升
編發(fā):吳德泉
審稿:吳小艾
審核:吳合林
2025.08.01
上一篇:天門市164位吳姓烈士
下一篇:已經(jīng)是最后一篇